“現在的文學并不是熱潮時期,越是這樣的時候,我更愿意談一談對文學的體會,因為文學永遠不會落幕。”6月5日,著名作家王蒙做客河北師范大學,為近千名師生帶來一場主題為“永遠的文學”的精彩講座。
從《紅樓夢》《三國演義》到《一千零一夜》,從魯迅小說、契訶夫小說到安徒生童話,今年83歲高齡的王蒙依舊精神矍鑠、聲音洪亮,一部部國內外文學名著信手拈來,經典段落脫口而出。幽默的言辭和通達的觀點,讓現場師生領略了這位大家深厚的文學積淀。
關于“文學有什么用”這個難題,王蒙用自己在文壇耕耘60余年的經驗給出了答案。
“文學可以帶給人趣味、知識和豐富的情感。”王蒙說,“我讀過的第一本書是《小學生模范作文選》,那時我上小學二年級。當我讀到‘皎潔的月兒升上了天空’時,我被‘皎潔’這個詞語深深打動”。從此,只要王蒙抬頭望見月亮,便會聯想到“皎潔”,“它幫我認識了月亮,使月亮不再陌生,使月亮有了魅力”。就這樣,一個小小的詞語為王蒙推開了具有神奇魅力的文學之門,引領他在文學的道路上堅定而執著地走下去。在王蒙眼里,文學可以把人生中的很多經歷變得更奇妙、更美好,也更感動人。
“文學可以編織生活,是對歲月與生命的挽留。”19歲時,王蒙創作出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《青春萬歲》。“創作時那種奮發的青春和激情,可能會隨時間而淡漠,但文學作品可以讓記憶和感動更長久。當你衰老的時候,文學是不會衰老的。”王蒙說,比如《詩經》,雖歷經千年時光,但其美妙的文字和生動的場景猶如一幅幅詩畫,依然在人們心中熠熠生光。
“文學帶給人們極致的想象,沒有文學,人們的思想、精神都將是貧乏的。”王蒙認為,很多生活中本不可能發生的故事,在文學里卻可以發展到極致。比如,《紅樓夢》中的絳珠仙草受甘露于神瑛侍者,后來化為林黛玉,把一生的眼淚還給賈寶玉。“這是文學帶給我們的極致想象力,在現實生活中是做不到的。文學,讓我們對生活充滿了憧憬和想象。”王蒙感嘆道。
“文學是思維的藝術,它不僅僅需要用眼睛看,還需要用心去感受。”如今,不少文學作品經由視聽媒介直接傳遞給人們,變成了視聽藝術。王蒙認為,語言是表達人類思維最重要的途徑,雖然視聽藝術更容易被人們接受,但是作為語言藝術的文學永遠不會落幕。